5月12日下午,启东校区管委会服保办联合杏林学院人文学部,共同开展“后勤劳动教学实践课堂”暨校园主题性景观小品设计展示活动。杏林学院副院长张效诗、人文学部主任康卫东出席并作课堂点评。
张效诗对学生们的创意方案与精彩展示给予高度认可。他从校园小品景观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遵循“去冗余、强符号”原则,精准聚焦核心创意,以简洁形式传递设计内涵;二是深入挖掘校园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化的景观语言;三是系统统筹景观小品与周边建筑、道路、植被的互动关系,优化空间动线与元素搭配,构建功能、美学、文化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此外,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突破理论局限,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康卫东对学生方案表示充分赞扬,并进行专业点评。他强调,主题性景观小品设计作为需求导向型设计,需重点把握三个要点:一是注重文化融入,立足校园特色;二是精研细节,持续优化设计方案;三是大胆创新,突出作品灵魂。
本次活动,是学院人文学部环设专业与学院后勤部门的一场教学实践与业务需求的融合展示。两个月来,学生们分组深入校园,通过“调研 - 设计 - 汇报”的全流程实践,将创意与巧思融入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设计成果。6个小组详细阐释设计方案的灵感起源、核心理念及落地细节,彰显出在主题性景观小品设计领域的新颖视角与创新思维。现场师生共同探讨设计方案,深度挖掘校园文化特色,为校园景观小品设计注入新活力。本次活动是学院后勤部门业务与教学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启东校区管委会服保办相关人员、学院人文学部专任教师及环境设计22级全体学生参与活动。
(吉海燕、顾鑫琰)